前一页 上一层

复合地基设计  (JGJ 79-2002)

子程序界面

更新

  • 本子程序被取代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自 2013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

技术条件

  • 摘要: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进行振冲碎石桩等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的正反向计算,供初步设计时估算。

  • 编制依据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以下简称“地基处理规范”。

  • 适用范围

    •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用本子程序估算。

基本信息

  • 地基处理方法

    • 可选择“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等。

土参数

  • 黏性土地基

    • 设置是否为黏性土地基。当选择“”时,为松散粉土和砂土地基。

  •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

    •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当输入“自动”时,由程序自动计算。

    • 石灰桩,不宜超过 160kPa。

  •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fsk

    •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 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柱锤冲扩桩等,fsk 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石灰桩法,fpk 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1.05~1.20 倍,土质软弱或置换率大时取高值。

  •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β

    •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β 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 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 夯实水泥土桩法,β 可取 0.9~1.0;

    • 水泥土搅拌桩法,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桩周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β 可取 0.1~0.4,差值大时取低值;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小于或等于桩周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可取 0.5~0.9,差值大时或设置褥垫层时均取高值;

    • 高压喷射注浆法,β 可根据试验或类似土质条件工程经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取 0~0.5,承载力较低时取低值;

  • 地基处理前砂土的孔隙比 e0

    • e0——地基处理前砂土的孔隙比。可按原状土样试验确定,也可根据动力或静力触探等对比试验确定。

  • 砂土的最大孔隙比 emax砂土的最小孔隙比 emin

    • emax、emin——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可按现行国际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 的有关规定确定。

  • 相对密实度 Dr1

    • Dr1——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可取 0.70~0.85。

    • 当输入“自动”时,由程序自动计算。

桩参数

  • 现场载荷试验

    • 设置是否有现场载荷试验资料。

    • 振冲法、砂石桩法,当有单桩载荷试验时,用桩体承载力特征值 fpk 按地基处理规范公式(7.2.8-1)估算;对小型工程的黏性土地基如无现场载荷试验资料时,用桩土应力比 n 按公式(7.2.8-3)估算。

  • 布桩形状

    • 可选择“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矩形”。

    • 振冲法,对大面积满堂处理,宜用等边三角形布置;对单独基础或条形基础,宜用正方形、矩形或等腰三角形布置。

    • 砂石桩法,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法,可按地基处理规范公式(9.2.6)估算。

    • 水泥土搅拌法,可按地基处理规范公式(11.2.4-1)估算。

    • 高压喷射注浆法,可按地基处理规范公式(12.2.3-2)估算。

  • 桩体承载力特征值 fpk

    • fpk——桩体承载力特征值(kPa)。

    • 振冲法、砂石桩法等,fpk 宜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

    • 石灰桩法,fpk 为桩身抗压强度比例界限值,由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测定,初步设计时可取 350kPa~500kPa,土质软弱时取低值。

  • 桩土应力比 n

    • n——桩土应力比。

    • 在无实测资料时,n 可取 2~4,原土强度低取大值,原土强度高取小值。

  • 桩身强度折减系数 η

    •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

    • 水泥土搅拌法,干法取 0.20~0.30;湿法可取 0.25~0.33。

    • 高压喷射注浆法,可取 0.33。

  • 圆桩直径 d

    • d——圆桩直径(mm)。

    • 振冲法,振冲桩的平均直径可按每根桩所用填料量计算。

    • 石灰桩法,常用 300mm~400mm。

  • 桩直径增大系数 λ

    • λ——桩直径增大系数。计算石灰桩的面积置换率时,桩面积按 λ 倍成孔直径计算,土质软弱时宜取高值。

  • 桩间距 s桩间距 s1桩间距 s2

    • s——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布桩时的桩间距(mm)。当输入“自动”时,由程序自动计算。

    • s1、s2——分别为矩形布桩时的纵向间距和横向间距(mm)。当输入“自动”时,由程序自动计算。

    • 振冲法,振冲桩的间距应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和场地土层情况,并结合所采用的振冲器功率大小综合考虑。30kW 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 1.3m~2.Om;55kW 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 1.4m~2.5m;75kW 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 1.5m~3.0m。荷载大或对黏性土宜采用较小的间距,荷载小或对砂土宜采用较大的间距。

    • 砂石桩法,d 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粉土和砂土地基,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 4.5 倍;对黏性土地基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 3.0 倍。

  • 修正系数 ξ

    • ξ——砂石桩的修正系数。当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可取 1.0~1.2;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可取 1.0。

  • 桩长 L

    • L——桩长(m)。

    • 若桩长不输入或为零,则不计算桩体材料用量。


相关页


模块信息

  • 子程序编号:MID068。

  • 功能编号:FUN049。

  • 发布版本:V2010.05.1930,发布日期:2010-06-01。

  • 被取代:MID110。